孩子有缺点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父母的你,一直盯着不放!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7-10 16:06:45

“说过多少遍了,不要把家里搞得这么乱!”

“能不能把衣服穿好,这么大了,懒得再说你。”

“快点吃饭,不要磨磨蹭蹭的?”


(资料图)

“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还能写错了!”

……

曾经怎么看都可爱的孩子,哪怕是调皮,都觉得是一个聪明的小捣蛋,为什么后来就变成了父母眼中满身缺点的“小麻烦”?

急脾气、不好好学习、不听话……在一些父母眼里,孩子的缺点好像越来越多。

《正面管教》里有一句话:

“如果你觉得教育孩子很痛苦,那一定是你用错了方法。”

满眼都是孩子的缺点,也许是我们做父母的出了问题。

电视剧《欢乐颂2》中有一幕让小编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小包总向安迪诉说自己的成长经历。

在他小时候,包爸对他特别严格:每次考完试,如果考得不好的话,包爸就会说你看那谁家的谁,怎么就考了学年第一呢,所以小包子开始拼命学习,想得到包爸的认可;结果他考了第一之后,包爸又说他体质怎么那么差,简直就是书呆子,小包子小时候迷茫了很长时间,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才会得到父亲的认可。

生活中,有一些父母在和别人说起自己的孩子时,也总是对孩子的优点一笔带过,谈话的重点更多的放在孩子的缺点上。

可是静下心想一想,孩子的缺点真的就那么大吗,大到遮盖他的优点,大到让我们寝食难安?

家长总是过分关注孩子的缺点,而忽略孩子的优点,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总关注孩子缺点对孩子是一种伤害

1、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越来越自卑,否定自己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当父母不断数落孩子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时,孩子就会认为自己不被父母接纳,对自己真正的实力产生质疑,会产生极大的挫败感,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差劲,久而久之,极易产生自卑心理,不断否定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连自己的优势也发挥不出来,这对孩子的学习、就业和人际关系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2、负强化,使缺点变成顽疾

家长不断地指出孩子身上的种种缺点时,出发点是让孩子认识到问题并及时改正,但对渴望被父母认可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给孩子心灵的致命一击。

有些父母的眼睛总盯着孩子的缺点,并翻来覆去地讲这些缺点,这就称之为负强化。父母的重复,起到强烈的暗示作用。负强化不仅改变不了孩子的缺点,反而易于强化这种习惯,使缺点变成顽疾。

3、给孩子带来很大压力,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被父母用放大镜无限放大的缺点,成为孩子难以承受的压力,父母越是不停唠叨,孩子越感觉到压力大,就越是会犯错误,任何事情都做不好。

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倔强,会对父母的唠叨指责产生逆反心理,孩子会专门和父母对着干,拿出破罐子破摔的架势,走向极端或误入歧途。

智慧父母,懂得放下对孩子的成见多关注孩子的闪光点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描述了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四种心理需求:

寻求关注: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获取权力: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者至少不能由你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报复行为:认为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自暴自弃:我觉得不可能有所归属,我选择放弃。

教育孩子亦是如此,如果一直聚焦在他的问题上,难免会觉得孩子一无是处,哪哪都是毛病。

孩子一切“不听话”的表现背后,都是在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接纳和爱。

1、请父母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人无完人,为什么父母总要对孩子有那么多期望和要求呢?

父母必须学会接受一个事实:

从来没有完美的孩子,孩子身上一定会有小缺点、小毛病,不必揪着小毛病夸大其词,只要不是违背原则的大问题,父母不必太担心。当父母及时放下固执的偏见,摘掉仅能看到孩子缺点的有色眼镜,就会发现你的孩子原来如此优秀!

2、少点唠叨,多点支持

父母要学着放下负面偏见,把没完没了的唠叨转换为积极向上的鼓励与支持,孩子缺点就会慢慢得到改善。

比如孩子不会使用筷子夹菜,家长就别总唠叨孩子这个弱点,可以多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父母和长辈如何做的,还可以给孩子准备学用筷子的工具,教会孩子正确的使用方法,当孩子很久都没有学会时,父母要肯定孩子的进步,并鼓励孩子多尝试,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

3、打开优势开关

每当父母想要吐槽孩子的缺点时,运用孩子的优势开关,第一时间做心理暗示:

孩子的优点很多,先关注孩子的优点,然后再改正孩子的缺点。

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多看看孩子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有进步,用乐观的心态与孩子互动交流,把过去的消极模式切换到积极模式。

每个只看到孩子缺点的父母,内心都住着一个内心焦虑的自己。放下焦虑,关注孩子的优点,事实上,越是能发现孩子闪光点的父母,越能带给孩子正向的激励,孩子也会成长的越来越优秀。

曾经听过一句很温暖的话:“你的缺点多的像星星,优点少的像太阳,可太阳一出现,星星都不见了。”父母一定要懂得用客观、发展的眼光去看孩子。

最后有个温暖的小方法分享给大家,各位爸爸妈妈也可以试一下哦:用便条贴记下孩子“发光”的每个小时刻,贴在彼此都看到的地方,互相分享。慢慢地,便积累了很多孩子的优点!

关键词: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