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福泉:“电企融合”赋能“电动贵州”_天天观速讯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时间:2023-04-14 09:14:30

2022年,贵州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总产值超1063亿元,成立了贵州新能源材料创新中心;2025年,贵州将实现新能源产业链产值规模5000亿元以上,到2030年全面建成国际化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贵州的新能源产业现状可喜、未来可期。

落户福泉市的新能源企业。人民网 李丽萍摄


【资料图】

“十四五”期间,贵州将抢抓“双碳”战略下新能源发展机遇,加快布局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乘风而上,乘势而为,作为亚洲第一磷矿的福泉市,逐步将丰富的磷矿资源转向新能源材料应用,成为贵州新能源材料“一核两区”格局的其中一极。2022年,福泉新增新能源磷系正极材料产值75亿元,占全省新能源材料产业新增产值的三分之一。

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转化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动能的背后,离不开电力的支撑保障。为助力新能源企业抢抓“时代风口”,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福泉供电局变供电服务“被动解决问题”向“主动创造价值”转变,提升供电能力、优化服务水平,不仅为福泉市工业倍增计划当好电力引擎,也为打造“电动贵州”赋能增势。

做好电力保障 护航能源企业闯新路

“矿产、电力、环境……很多新能源企业都嗅到了福泉这个地方的机遇。”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副总监赵鹏说。作为一家在福泉发展了20多年的磷化工企业,川恒见证了多家新能源企业先后入驻福泉的景况。瞄准风口、作出调整,同年底,川恒也开始向新能源材料方向转型。新能源企业相继落地福泉,产业的一派火热也给供电企业带来考验。

“最怕的就是停电!”由于新能源材料生产对电力依赖性极高,为让企业安心生产,福泉供电局成立供电保障专班,组织调度、变电、运检等部门对企业开展义务检修、巡维,降低因停电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减少经济损失的同时也避免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去年5月,福泉供电局帮助一家新能源企业将停电检修时间从2天缩减为6小时,减少了9000万元损失。

福泉供电局对企业开展义务巡检。人民网 李丽萍摄

“设备温度正常,有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在川恒车间的配电房里,福泉供电局副总经理董孝波边查看仪表边叮嘱工作人员。变被动等待为主动联系,福泉供电局形成“电企融合”服务定点挂帮企业清单,派驻经理层人员进入企业挂职,并安排技术人员提供24小时技术支撑,提供高效、便捷、贴心的供电服务。

优质的供电服务还需匹配充足的电力保障,除了在技术上给予指导,福泉供电局还为企业用电出谋划策。2023年,川恒因产业扩能,原本3.1万千伏的变压器不够用了。“我们提出想法,他们便根据发展现状和用电需求制定了实施方案,很人性化。”赵鹏说。升级改造后的8.1万千伏变压器满足了川恒开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生产项目的用电需求。“担实责、办实事”,在新能源企业眼里,福泉供电局是这样的存在。

当好电力先锋 启动地方经济新引擎

2023年3月23日,贵州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220kV裕富变电站成功投运,15天的计划工时压缩至7天,降低停电损失4000万千瓦时。时间再往前推,2022年4月,贵州裕能新能源11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完成,原本180多天的工期缩短至45天,投运速度成为“贵州电网最优”。这都是福泉供电局创下的佳绩。

“为匹配企业的投产速度,我们开通办电绿色通道,以客户预期投运时间倒排工期,实施重点项目用电服务‘一项目一计划’。”董孝波说。基于多专业联动的服务模式,组织技术骨干力量成立服务队、突击队,实行7天24小时蹲点服务和不间断管控,促进项目实现早投多供。2022年,福泉供电局为9家35千伏以上客户新增的电容量超55万千伏安,在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电力先锋作用。

新能源企业加紧生产新能源电池材料。人民网 李丽萍摄

福泉供电局顶住了考验,也收获了成效。裕能项目一期投产以来,年产能7.5万吨磷酸铁锂,每月产值逾10亿元,三期项目达产后年产值接近600亿。不止如此,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用工需求不断增加,5家新能源企业可带动约5500人就业。“每天从家骑自行车十几分钟就到公司,一个月能挣5000块钱!”说起现在的工作,48岁的王明珍很是满足。

“只要有‘董大爷’的电力保障,我就敢铆起干!”赵鹏说。通过“电企融合”,福泉供电局促推一个个项目快速落地,让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驶上发展快车道。2022年福泉用电量增长率为32.5%,与此同时,福泉市GDP增速达12%,远超省内GDP平均增速。服务民生、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福泉供电局正在用实际行动兑现自己的诺言。

关键词:

新闻推荐